對話小米生態鏈企業純米科技總裁:電飯煲做起來并不簡單
我們希望能把高端電飯煲賣回日本去。
這一豪言壯語出自上周剛剛結束的小米生態鏈發布會。作為小米生態鏈全新品牌米家推出的第一款產品,米家壓力 IH 電飯煲受到了不少關注。為什么要打造一款電飯煲,打造電飯煲的過程有哪些故事,愛范兒昨晚在小米公司與其生態鏈企業純米科技的 CEO 楊華進行了一次對話。
持續兩年的夢想
做電飯煲有什么難的?
兩年前,看到國人對日本高端電飯鍋趨之若鶩的搶購,純米科技 CEO 楊華是這樣想的。但決定做下后,打造電飯煲的過程并不平坦。而為了能做出一款好電飯煲,楊華和他的團隊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去探索。
2014 年 4 月,僅有 20 人團隊的純米科技正式立項,開始了電飯煲的設計和研發。但他們發現 IH 電飯煲在日本是 1988 年面世的,更為高端的壓力 IH 電飯煲在 1992 年面世。
而在中國市場中,為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多數廠商都選擇了價格較低的基礎功能電飯煲。高端電飯煲的市場還牢牢被日本企業把握。所以他們意識到需要建立一個國際團隊來打造最好的電飯煲,隨后就找到了日本的電飯煲專家內藤毅以及一系列專家,并且經過兩年的發展,團隊擴大到了 70 人的規模。
兩年的研發過程,近乎苛求的對產品的探索,讓米家壓力 IH 電飯煲的很多設計細節都充滿了人性化。比如利于打理的電飯煲上蓋設計:拆卸方便并且如果在安裝時忘記了某個零件,電飯煲無法正常關上,這樣就間接給出提示。還有一點就是鍋蓋彈起的設計,既要保證彈起的鍋蓋不會把整個鍋體帶起來,又要兼顧到長期使用后鍋蓋彈起的彈簧不會失效到無法影響正常使用。而這些細致入微的設計,為純米科技帶來了 68 項專利。
與小米的一拍即合
雷軍曾經在公眾號中表示,打造電飯煲其實源于一個簡單的原因:
至少要做一臺媲美日本高端電飯煲的產品。
見面聊了一個多小時后,楊華就與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合作一拍即合。
加入小米生態鏈,純米科技主要專注于研發和生產,而小米則依托強大的品牌效應為這款電飯煲解決供應鏈的一些問題,提供宣傳與銷售的協助。
關于 999 元的最終售價,楊華表示是與雷軍一同確定的,而這一售價,與產品的成本價 “非常貼近”,但純米還是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利潤。
作為小米生態鏈旗下產品,米家電飯煲將通過小米線上與小米之家的線下渠道進行銷售。但現在擺在純米科技面前最大的問題,還是需要提升產能,盡快量產。
愛范兒也從小米處了解到,對于此款產品,小米也充滿了信心。這款產品很有可能又將會是一個億元級市場的爆品。
年輕人的第一款電飯煲?不止面向年輕人
楊華表示,雖然米家 IH 電飯煲擁有眾多與手機互聯的智能功能,為了這些智能功能純米也經過了大量的研發投入。但作為一款電飯煲,簡便好用才是更為重要的。拋開智能板塊,米家電飯煲也是一口能夠簡單煮出好飯的電飯煲。
所以這次米家壓力 IH 電飯煲,面向的不僅僅是希望能做口好飯的年輕人,對米飯有更高品質追求,但不會使用智能模塊的人群也是米家電飯煲的目標用戶。在采訪中楊華也告訴愛范兒,國內每年的電飯煲產量為 2 億臺左右,而米家電飯煲價位的產品份額占到了 15% 左右,仍是個極大的體量。
新國貨不只是說說
在米家壓力 IH 電飯煲發布之后,有不少人攻擊米家電飯煲抄襲日本無印良品的電飯煲產品。但剛見面的時候,楊華就為愛范兒展示了這兩款電飯煲,無論是做工還是質量,無印良品的電飯煲都與米家電飯煲差距明顯。而網上傳出的照片也其實是找了所有電飯煲都相似的一個角度進行拍照,造成了視覺錯覺。
抄襲國外,面對消費者質疑,恐怕是所有 “國貨” 在得到市場認可前的必經之路。在訪談過程中,楊華不止一次談到研發過程中的艱難與自己打造一款好產品的誠心。作為小米生態鏈全新品牌 “米家” 的第一款新品,米家壓力 IH 電飯煲所肩負的,不僅僅是要打破 “中國造不出好電飯煲” 的社會輿論,還有對小米家居 “新國貨” 的理念擔當。
而這一切,都要看這款產品的市場表現與消費者反饋來決定。畢竟,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