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怎樣影響家電的未來?
11月24日,純米科技合伙人、副總裁郭文祺受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案例中心邀請,為人大MBA、人大商學院本科學生及老師、兄弟院校的商業案例課題研究員等,進行案例分享。
?
以《小米生態鏈之純米模式:打造千萬“國民電飯煲”的幕后玩家》為題,郭文祺首次將銷售超千萬臺的現象級爆品米家電飯煲背后的故事,及純米科技如何將數字化技術、IOT、智能產品研發與設計等融于一體,拓展廚電新型消費市場的創新實踐等內容帶入人大校園,可以稱為是一堂干貨十足的智能制造“實操課”。
?
從智能產品的定義、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各個維度,郭文祺分享了智能廚電產業的完整鏈條。
?
他表示,中國人應該有屬于自己的“國民飯煲”,它應該擁有第四代最先進的加熱技術、擁有堪比3C產品工藝精度、擁有能幫年輕人解決各種烹飪問題的智能系統等等。當然,在電飯煲之外,純米還陸續研發了電磁爐、烤箱、微波爐、破壁機、養生壺、凈水器等新系列產品,慢慢構筑自己的未來廚房生態。
?
以智能地圖為例,他還生動地類比剖析了智能家電的本質與未來。智能不是把功能從產品移植到手機上,把手機變成單純的遙控器,而是借助App這一載體,真正解決烹飪中從菜品建議、食材采買,到食材預處理、烹飪;再到拍照分享、就餐、清潔等所有環節的問題,如同智能地圖不但能為用戶提供從A點到B點的路徑選擇,還能給到參考時間、限行信息、加油站提示等等。
?
未來,智能烹飪將如同電子地圖一樣,成為完美融于用戶生活的日常存在。并讓不會做飯的學會做飯、讓想做飯的能輕松做飯、讓會做飯的做得更好、讓用戶更有主導權、讓烹飪變得有趣易分享這五個步驟全方位地幫助用戶實現并享受智能烹飪。
?
為此,純米從產品硬件設計、軟件系統升級、用戶需求挖掘、產品細節死磕等多個維度全面發力,始終以不妥協地堅持,與供應鏈共同成長,為實現“打造未來廚房生態,打通器食結合的場景”這一愿景而努力。
?
?
以下為郭文祺《小米生態鏈之純米模式:打造千萬“國民電飯煲”的幕后玩家》分享實錄,有刪減:
?
各位同學,大家中午好。我是純米的郭文祺,今天很高興來到人民大學,分享純米在智能家電上的一些經驗。我是純米的聯合創始人,同時也負責創新設計中心。在純米,設計的核心并不是做造型,而是透過對用戶需求的觀察,把用戶需求轉換成產品落地出來。
?
為什么是“國民飯煲”?
?
首先跟大家介紹我們是誰,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我們是怎么做到的。標題里提到我們算是國民家電,那我們是怎么開始做這件事情的?為什么小米一家做手機的公司要賣電飯煲呢?這必須要從 2015 年說起。
?
在 2015 年甚至更早,國人到日本去一定會干兩件事情,一個是背電飯煲,一個是背馬桶蓋,覺得日本的電飯煲做飯好吃、品質好、送人有面子。當時國內電飯煲是什么狀況呢?
?
?
我們一般將電飯煲的發展歷程分成四個代際:第一代是底盤加熱的機械煲、第二代是底盤加熱的電腦煲、第三代是采用電磁加熱的IH電飯煲、第四代是采用微壓力電磁加熱的微壓力IH飯煲。
?
第一代飯煲是機械按鍵,做飯不好吃,可能會有夾生;
?
第二代進化到電子式的硬件,多了預約的功能,但還是底盤加熱,非常不均勻;
?
第三代是IH飯煲,采用的是電磁加熱,它不是采用單一的加熱點,而是立體環繞加熱,非常均勻,就像柴火飯一樣;
?
第四代就是在這基礎上加了壓力。以前煮柴火飯的時候,除了蓋蓋子,還會在蓋子上加石頭,讓鍋里能有大于一倍的大氣壓,才能做出更好的口感。第四代微壓力IH電飯煲原理就與此類似,采用1.2倍的大氣壓,讓米飯更好吃。
?
當時日本80%的飯煲已經迭代為第三代和第四代產品,而國內80%的飯煲還停留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所以大家才會一窩蜂地跑到日本去買電飯煲,甚至都不問品牌,哪一家店有貨就往哪一家去沖。
?
難道我們國產的電飯煲就不行嗎?
?
也是在 2015 年,在中國的平行空間有一個團隊,正在打造一個屬于中國國民的電飯煲,這個團隊就是純米。
?
純米是 2013 年成立的,創始團隊大部分都來自于IT、3C產業。我們經歷了手機從功能機發展到智能手機的過程,也發現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在慢慢智能化,唯有家電的智能化步伐非常緩慢。我們覺得需要有人去把這些產品好好地梳理一遍。
?
2014年,我們成為小米生態鏈公司,那時候雷總想要做真正更符合中國人需求的電飯煲,希望以電子產品的思維降維打擊,思考到底什么是下一代的家電產品。
?
當時我們想,做個電飯煲有什么難的?我們在佛山建立了硬件研發中心,想要找到靠譜的合作伙伴。然后發現,隔行如隔山,想做一臺好的電飯煲真的不容易。于是創始人楊華帶團隊對此奔赴日本,請日本IH電飯煲之父內藤毅先生出山,幫整個電飯煲的設計取得了突破。
?
?
2016 年 3 月 29 日,雷軍雷總在發布會上首次發布以“米家”為品牌的生態鏈產品,親自為米家第一款產品米家智能電飯煲代言。結果產品正式上線后,47秒就售罄,創下了記錄,也驚呆了業界。家電產業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爆品。
?
瘋狂打造產品力
?
為什么它會這么受歡迎呢?
?
其實,好的產品是必須要經得起考驗的。我們給它的定義是打造新國貨飯煲,把飯煲賣回日本去;面向的人群是“希望回家能做口好飯的年輕人,和希望為父母提供更好‘裝備’的年輕人”。
?
崇尚個性的年輕人不喜歡傳統的家電,所以我們面對年輕的用戶花了很多的功夫,瘋狂打造產品力。產品研發歷時 18 個月,光核心的灰鑄鐵內膽就有 69 道程序;整個電飯煲包含768個元器件,是普通電飯煲的2倍還多,復雜程度“堪比”手機;還克服了加壓帶來的“安全關”等種種難題,就連飯勺都做了非常細節的設計,讓它平放時勺部能夠不碰到桌面,保持衛生。
?
?
除了硬件上的極致工藝之外,我們在軟件上也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中國農業部認定的水稻種類有900多種,實際還有更多,但市售的電飯煲往往只有一條煮飯曲線,一種處理模式,怎么可能保證每種米都能做到最好吃?
?
我們覺得這件事情不對,所以做了改變?,F在打開我們的App,可以看到米種和口感,都是可以選擇的,云端有3000條溫度曲線去支持不同用戶的不同選擇。
?
在這背后,我們每天在實驗室煮出海量的米飯,人來品嘗,機器來測試,保證同一鍋米飯的統一口感,找到同樣米種、環境條件下的最佳烹飪曲線。
?
另外,為了保證不同海拔、不同沸點下飯煲煮米飯的口感,我們的工程師背著電飯煲親自去到貴陽、昆明等不同海拔的地方,驗證數據,對加熱曲線進行系統補償。所以,3000條溫度曲線不是憑空而來的,這也是我們的電飯煲為什么能夠賣得好的原因。
?
2016 年,中國人有了第一款帶壓力的第四代電飯煲;2019年,我們的飯煲賣回了日本;今年的 10 月 11 日,我們在中國區銷售的電飯煲已經超過1000萬臺?,F在,我們除了產品線豐富的電飯煲家族外,還在產品版圖中加入了電磁爐、烤箱、微波爐、破壁機、養生壺、凈水器等等。
?
這是純米發展的第一步,和小米一起打造一個屬于中國人的優質廚房生態。
?
智能烹飪是偽命題嗎?
?
基于與小米合作的基礎,我們第二步厚積薄發,全力打造自有品牌——TOKIT廚幾、知吾煮、圈廚。他們和米家系列有不同的定位、面向不同的群體、幫用戶解決更多問題。
?
依然以“智能”這個核心來展開,純米并不是一家賣家電的公司,而是一家用科技解決烹飪問題的公司。讓不會做飯的學會做飯,讓想做飯的能輕松做飯,讓會做飯的能做得更好,讓用戶烹飪更有主導權,讓烹飪變得有趣易分享。
?
?
沿著這五個步驟,我們進行了不同的努力。
?
科技能解決烹飪問題嗎?很多人認為智能烹飪是個偽需求,只是把功能移植到手機上。但這不是真正的智能,我會以地圖為例,來告訴大家,智能怎樣影響家電的未來。
?
智能烹飪與智能地圖很像,智能地圖是幫你從A點到達B點,智能烹飪幫你把食材變為食物,他們都解決了一樣的痛點:
?
一、都是把海量的信息濃縮在小小的手機上,減輕攜帶負擔;
?
二、幫助在紙質地圖上找不到位置的人規劃好路線;幫助不會做菜的人規劃好食譜,而且都不只有一條路徑;
?
三、給到始發地、目的地、路線方案之外的第四個維度——時間;
?
四、給到必要的輔助信息,如限行;如個性化的食譜推薦。
?
?
地圖的發展軌跡其實可以讓我們看到智能家電未來的發展軌跡。數字化解決的不只是 A 到 B 的需求而已,你在移動的過程當中所衍生出來立體需求,都幫你解決。同樣的,過去的智能烹飪只幫你解決從A到B的問題,還需要你有一些經驗;但未來的智能烹飪就像電子地圖一樣,能夠幫你解決從菜品建議、食材采買,到食材預處理、烹飪;再到拍照分享、就餐、清潔等所有環節的問題。
?
以智能為核心,純米沿著上面提到的五個步驟幫年輕人解決烹飪問題。
?
一、讓不會做飯的學會做飯。TOKIT廚幾AI多功能料理機就是一臺連廚房小白、小朋友都能輕松上手的廚房神器。將超過35種廚房設備的功能集于一身,從切菜到做菜到清洗,都能通過內置系統、語音交互、簡易操作完成,讓小白可以輕松在很短時間內做出一桌豐富的菜品。這就是智能化的第一個價值,讓不會做飯的學會做飯。
?
?
二、讓想做飯的能輕松做飯。傳統電飯煲交互界面非常復雜,但純米廚電的設計都格外簡約,盡量清除掉可能對用戶產生干擾的信息。再看電磁爐,傳統電磁爐的顯示是火力或者瓦數,而且觸控面板只要碰到水就失靈了,而我們的電磁爐采用了旋鈕設計,將火力分為直觀的99擋,方便溫度的自由控制。我們還設置了很多有意思的程序,比如“懶人煮水餃”,通過溫度曲線的控制,省去用戶自己加水三沸的步驟,只要倒一次水就能等著吃水餃了,堪稱懶人福音。
?
三、讓會做飯的做得更好。我們做了一款烤箱,解決了烤箱內部溫度不均勻的問題。在烤箱里面布了三個溫度傳染器和獨立控溫的加熱管,保證腔內溫度均勻,不用把餅干拿出來再翻轉放回去,也能實現一樣的烘焙效果。
?
?
四、讓用戶更有主導權。還是以電磁爐為例,普通的電磁爐界面上功能很多,但用不到的功能刪不掉,想用的功能也加不上,用戶沒有選擇。而我們的電磁爐,可以通過App把不要的功能拿掉,把自己個性化的功能添加上去?,F在,后臺就有“我的熱牛奶”“老婆的洗腳水”“水煮前任”等超過20萬道用戶自定義食譜,平均烹飪次數超過16次。這些數據讓我們看到,用戶真的把這個功能玩起來了。這是之前家電行業完全沒有干過的事情,卻展現出了無窮的空間和可能性。
?
第五、讓烹飪變得有趣易分享。還是前面介紹的那個烤箱,我們還做了一個創舉,把攝像頭放到烤箱里面去。這樣就可以在手機上隨時掌握烹飪狀態,還能生成10-15秒的精彩短視頻,讓用戶能夠輕松地分享他烹飪的“高光時刻”。
?
純米的堅持與愿景
?
為什么我們的產品能夠經得起考驗?為什么我們能實現這么多創新?這與我們的堅持和愿景密不可分。
?
第一,我們擁有超過 100 個 SKU、1800 個專利;擁有可升級的Cooking IoT 物聯網系統和自己的 IoT 芯片,這是支撐我們發展的技術硬實力。
?
?
第二,我們和供應商有著共同的堅持。其實供應商被我們磨得很慘,曾經因為生產中僅僅0.1毫米的誤差,工廠中5000個電飯煲下蓋瞬間作廢,但他們依然愿意和我們一起攜手同行,是因為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扶持傳統供應鏈在技術、管理上升級,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我們的要求是業界最高的,我們的返修率是千分之三,僅是一般家電產品返修率的1/10。為的就是口碑,要做真正好的國貨。
?
今年 9 月,我們又在佛山這個小家電制造中心,成立了純米的華南研發與先進制造中心,提升集團在先進制造和研發端的核心能力。
?
我們集合了很多人的經驗在每一個產品中,希望能夠賦能未來使用家電的年輕人,打造器食結合的場景。
?
謝謝大家!
?
| 互動環節提問
?
Q1:純米的廚電功能很多,如何解決清潔問題?
?
清潔是大家烹飪結束后最痛苦的一件事,所以我們在設備上設計了很多相關的功能。首先,飯煲用的是不沾涂層,基本沒有清潔的困難;像烤箱這樣比較難清潔的產品,我們設計了6種清潔模式,烹飪結束后會及時提醒用戶借助高溫蒸汽完成清洗過程,讓它變簡單,而且還在疫情期間增加了餐具殺菌消毒的功能;AI多功能料理機器人,也可以根據烹飪的菜品不同,選擇不同的自清潔模式,完成清潔。
?
Q2:您剛剛說有很多年輕用戶會給自己的父母購買純米的產品,那么純米現在這樣極度簡潔的交互設計,會為老年人群體的使用帶來困難嗎?
?
這個問題很好,其實我覺得大家都低估了老年人對于智能產品的適應性,就像他們已經能夠熟練地用微信跟你們溝通。雖然老年用戶在技能認知上的能力會有一定的退化,但基礎的控制,他們還是很容易可以理解的。
?
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市面上有很多做老年機的手機企業,但活得并不好,反而是普通的智能手機更受老年人的歡迎。其實我們做產品很容易會有一種誤區,就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量用戶,其實要直接去面對用戶,聽取他們的需求和建議。
?
Q3:大量設定好的溫度曲線,會限制用戶在烹飪上的創造力嗎?
?
在電飯煲這個產品上,我們給用戶開放的可能性比較少,但是在電磁爐上面,我們開放的可能性比較高。舉個例子,如果說在電磁爐上面選擇了紅燒肉這個程序,它其實會有默認的火力和溫度,但是你在烹飪的過程當中,是可以去介入、去控制功率跟加熱時間的,并且可以根據前一次烹飪的結果,調整下一次的烹飪設置。但是對于小白用戶來講,最好是不改變默認程序,先保證成功率。
?
就像我前面講的,為什么我們要分五個步驟幫年輕人解決烹飪問題,是希望小白剛剛接觸烹飪時,至少先有成就感,成功了以后,再慢慢地去嘗試自己做調整,甚至能夠分享。這也是一個成長的路徑。
?
Q4:過高的產品標準是否會造成成本的上升,或者讓供應商失去合作的意愿。
?
很好的一個問題。老實說我們的成本的確比其他的傳統家電更高,因為我們要求也高。
?
先簡單科普一下,舉個小米的例子,大家知道小米的產品是統一的冷淡白,而傳統家電往往是花花綠綠的,這其實是顏色控制的問題。因為產品的不同部件可能是不同的材質,將耐熱程度不同的各種材質調為完全統一的顏色,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傳統家電產品的不同區域會采用不同顏色來掩蓋這一問題。
?
而我們做到了整體顏色一致,確實花費了更高的成本。但為什么可以做這件事情?第一是由于邊際效應,當你的量足夠大的時候,有些成本是能夠被分攤,甚至忽略的;第二,小米系的產品,大部分是線上銷售,省掉了很多渠道成本;第三,前期的高要求讓我們的返修率更低,也平衡了一部分成本,這些我們都會反饋給消費者,做消費者用得起的好產品。
?
說到供應商,他們當然也很辛苦,有很多“意見”,但畢竟我們的訂單量擺在那里,所以暫時還沒有碰到供應商退出的問題。
?
Q5:“生態鏈”這個概念會不會讓消費者認為只有購買多個產品,形成協同才能產生更高效率,而只購買單個產品的話會比其他品牌產品花費更高,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
?
其實智能生活的構建是一步一步來的,單一設備有單一設備的價值,而多個設備智能化,能夠產生更大的價值。所有 IoT 產品的最高標準是,當它沒有聯網的情況下,跟一般的設備一樣好;但聯網之后,它的功能肯定比現在來得好。
?
Q6:希望能和我們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企業文化是什么。
?
我們slogan叫做“讓美味更簡單”,所以我們還是聚焦在通過科技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接下來就是跟 3 億用戶做朋友,和靠譜的人,做最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