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機中的“廚電”新機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不止讓大眾感到緊張,還讓很多行業陷入了極大的被動。但與此同時,“互聯網+”也重演了當年互聯網服務加速普及的過程,在滲透率低的領域開出了一片天地。非常時期總會壓垮一些運營形式單一的商業形態,也總能重塑一些看似已經沒有突破口的既有模式。而個中企業在思考當下該如何度過難關的同時,更要著眼未來整個市場的變革。
- 危、機并存 -
本次疫情對社會生產形成的沖擊是全面且深刻的,受影響最大的當屬涉及人群、貨物跨區域流動,或者需要聚眾及“面對面”提供產品、服務的大消費領域。最為直觀的莫過于餐飲、旅游、影院、交通運輸、物流、酒店、實體零售等行業。
按照消費自媒體人沈帥波的觀點,大部分通過疫情暴露出來的消費行業短板其實存在已久。一方面是過去線下門店完全“靠天吃飯,靠地面人流吃飯”的商業模式顯露出了巨大的缺陷,另一方面則是暴露出行業普遍不重視安全現金流且人工成本壓力巨大的現實。
這不僅會導致企業本身難以在疫情中立足,而且其鏈條上下游的從業者、供應商,甚至用戶都會因此遭受連帶影響。但即便如此,我們依然不必對“消費需求”有所懷疑。由于消費是剛需,這些行業并不會因疫情而徹底崩潰。與此同時,在疫情中因勢利導、逆勢爆發的行業賽道和商業試水,也會帶給消費行業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譬如以生鮮電商、線上教育、遠程辦公、在線問診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服務工具,以及包含“云導購”、“云蹦迪”、“云賣房”、“云發布”等在內的創意商業模式。這些善于在疫情中抓住機遇的行業和現象,都呈現出鮮明的線上線下交融的趨勢;除此之外,作為其背后強大依托的新科技,也在發展成熟之后逐漸向公眾嶄露頭角。
不止如此,一些本該受疫情拖累的行業也在極端情況下積極求變。比如徐崢團隊出品的《囧媽》撤出院線春節檔之后,依然通過快速與字節跳動達成合作而如期在大年初一和全國觀眾見面,此舉不僅挽回了片方損失,贏得了受眾喝彩,還開創了行業內商業運作的先河。毋庸置疑,《囧媽》的操作傷害了院線利益,一定程度破壞了行業規則,也無可避免遭到業內討伐。但此舉依然為企業在突發情況下如何自救、傳統業態的合作模式將做何種變革帶來了一次全新的嘗試。
- 廚電紅利 -
在眾多以線上、“云”、多元合作模式為爆點的新消費背后,還有一個略帶傳統色彩的細分領域也在疫情期間迎來了局部利好,這就是廚電行業。
疫情期間餐飲、外賣的生意慘淡,促使中國家庭生活起居的重心轉向廚房。人們通過高頻率的親自下廚,逐漸培養在廚房做飯的習慣,從而進一步刺激廚電品類的消費。
具體來說,被疫情“捧紅”的廚電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是健康廚電。事實上在疫情爆發之前,洗菜機、消毒柜、微波爐、電烤箱等擁有清洗、消毒、高溫殺菌功能的廚電產品就已經存在,但相對于其使用便捷性及產品品牌價值等要素,健康概念本身反而不是主推的產品賣點。然而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在接受央視報道時表示“洗碗機、消毒柜等能夠預防各類傳染病通過消化道傳播”之后,“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開始將嚴防“病從口入”提上日式日程。一時間,國人對消毒衛生的重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健康廚電乘勢而起。根據蘇寧發布的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洗碗機、洗菜機等廚電產品的銷售量暴漲133%,成為僅次于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外的市場搶手貨。
二是智慧廚電。伴隨親自下廚的需求激增,家庭烹飪越來越追求簡單、便捷、高效。此外,烹飪數據記錄、廚房社交等由疫情催生的新需求、新場景,也會帶動相應的新技術、新產品不斷被更多人所接受?;诖?,有智能烹飪加持的電飯煲、電磁爐、熱敏爐等廚房電器的使用頻率便會大幅提升,相關產品的更新迭代也將會在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迎來一輪消費的小高潮,并成為更多消費者關注并優先選擇的廚電類型。
可以說,如今的疫情為中國家庭及全行業重新審視廚電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視點。
正如熊貓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論所說,國人的價值觀會因疫情發生一些觸動和改變,比如重新看待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重新樹立對財富的看法和消費觀,以及重新拾起對健康生活習慣和細節的關注。
社交媒體的表現再次證明了這一點。朋友圈廚藝大賽如火如荼,微博每天都有美食類的內容強勢占據熱搜,相關話題閱讀量動輒以10億計,更有網友大呼“做飯上癮”……這一切都表明,自己做飯的人群正在迅速擴張,數以萬計的廚房絕緣體在解鎖自己廚藝技能的同時,無疑也為廚電行業儲備了巨大的潛力市場。
而對于中國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來說,廚房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擔當將會顯著提升;“多在家做,少吃外賣”的高品質生活方式也將逐步回歸。
在健康廚電、智能廚電的啟發下,廚房和烹飪的外延會不斷拓寬,廚電產業將向個性、社交、共享、生態等全新賽道進發。
- 蓄勢待發 -
短期來說,疫情可能會讓某個場景突然出現,從而實現其中部分品類的快速崛起。但從長期來看,這些或被激發或被壓抑的需求終究會在疫情過后一段時間走向均值回歸。
疫情并沒有從根本上催生真正的新商機。比如,很多觀點認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會像當年的SARS一樣推動互聯網創業和中國創新發生質變。甚至有人類比,如果沒有當年的SARS,就沒有后來的京東、淘寶等電商行業的大發展。但從本質來看,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是由其應用場景、底層技術、周邊產業發展到一個節點后所產生的必然結果。這是創新帶來的變革,過去的SARS和今天的肺炎疫情,既沒有使其加速,也沒有使其減速。更重要的是,當疫情作為催化劑產生的時候,只有那些擁有足夠的能力積淀、戰略思考,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響應市場需求、抓住機遇的創業者才能成為最終贏家;而日后會持續保持高增長的,也依舊會是那些已經“準備好了”甚至“先行一步”的企業。
在重新審視廚電行業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美蘇九這樣的傳統大廠外,以領先國內市場的壓力IH電飯煲起家并迅速成長為廚電黑馬的純米科技似乎更有探討價值,或者說其成長歷程和路徑對后來者更有參考意義。這個抓住了互聯網紅利期國產品牌智能化先機的新銳廚電品牌,從誕生之日起就創立了一套屬于自己的路徑和打法。對“連接”的深刻理解最能體現其在實踐互聯網思維上的前瞻性。
純米多年深耕廚電“黑科技”,用APP和硬件產品的互聯互通實現廚電產品無限功能的自定義,使消費者與產品之間形成可以深度交流的互動關系;甚至通過社區、粉絲活動等多種形式讓消費者與企業高度粘合,使消費者能夠不斷反哺產品設計,這也是為什么純米對市場的反應總能快對手一拍的原因之一。
技術上的領先性更是純米的立身之本。純米不但邀請壓力IH電飯煲之父內藤毅擔任結構負責人,率先在國內研制出第四代飯煲,更將國產電飯煲的精度由1mm提升到了0.1mm,從此改變了行業精度標準。近期,純米成功研制自主芯片后,與大部分采用通用芯片的智能家電企業相比,在安全性和技術保密性上再次先行一步。
如今,純米甚至已經完全有實力為其他涉足智能廚電領域的企業,提供品牌包裝孵化、產品研發、供應鏈、產品銷售等一攬子服務,幫助客戶完成品牌從0到1的建立,甚至從1到10的發展。而其自身也將完成從“生產設計者”到“行業賦能者”的角色跨越。
一個不可否認的趨勢是,近年來,廚房作為一個創造并分享美食的功能區,正在突破單一的實用場地定位,逐漸向注重體驗的社交陣地遷移。廚電產品也早已不再是單純的烹飪工具,而是智能設備的集成。其不僅會重塑廚房生態,最終這也會帶動多品類智能家電的成套化落地。
疫情之下,少有波瀾的廚電行業迎來了被重新審視的機遇,“在家做飯”的場景成就了很多消費者的廚房初體驗,但從“體驗者”到“長期用戶”,尚有不短的距離。廚電企業如何幫助消費者走完這一過程,對其創新力、產品力、供應鏈等都是極大的考驗。在嶄新的競爭環境中,總是先行一步的硬實力企業,必將依靠橫向產品形態的疊加,以及縱向產品深度品質的打造,成為未來新型競爭形態中的勝利者。